《三國演義》中張飛的丈八蛇矛真的存在嗎?

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有很多神兵利器,最奇特的要數張飛丈八蛇矛,這個彎彎曲曲的東西,是羅貫中先生的腦洞呢,還是真實的存在?

丈八蛇矛

丈八蛇矛亦稱為「丈八點鋼矛」,由矛頭、矛柄、矛鐏三部分組成。矛頭長二尺余,扁平,彎曲如蛇形,兩面有刃,故稱蛇矛,最大特徵在於其矛頭的金屬位置形如彎曲的蛇體,有著波浪式的曲線,矛尖形如蛇舌。所謂「丈八」,指矛的長度。根據三國時代的度量衡,一丈約有242厘米長,所以「丈八(一丈八寸)」的度長大約有兩米六七。劉熙《釋名》中提到「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也許是丈八矛的原型。

丈八蛇矛的最早文字記錄出自於東晉時期,據《晉書·載記》記載: 「(陳)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陳安是兩晉時代的猛將,他所使用的蛇矛更成為了他武勇的象徵。不過後來陳安與劉曜作戰時,其蛇矛為劉曜的驍將平先所奪。 「蛇矛」二字在晉代出現後,到再次出現就已經是三百年之後的唐朝。

明朝時期,羅貫中所撰《三國演義》記載: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的畫面,此處正式記載了張飛所用武器為丈八蛇矛。

歷史畫面:張飛執丈八蛇矛據水斷橋

據《三國演義》,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劉表,恰逢劉表病死,少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自樊城經襄陽南下江陵,諸葛亮勸劉備襲取襄陽,被劉備拒絕。曹操抵達襄陽,聽說劉備已經南下,立即派出曹純率領五千精騎追擊,一日一夜追出三百餘裡,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劉備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亡,趙雲則保護甘夫人和阿斗慢行,張飛奉命率二十騎斷後。

卻說趙雲七進七出曹軍救出阿斗,趕到長坂坡時已是人困馬乏,恰好遇到斷後的張飛在橋上接應。趙雲走後不久,曹操大軍頃刻之間追擊而至,為首的皆是曹仁、李典、夏侯惇、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一眾上將。張飛遙望見後軍一青羅傘蓋,料定是曹操親至,有心故布疑陣。叫二十多個騎兵在樹林里奔跑,揚起沙塵,讓曹軍存疑不知其身後埋伏多少伏兵。

張飛圖(公有領域,明朝趙秩繪)
張飛圖(公有領域,明朝趙秩繪)

張飛單人匹馬,立馬橋頭,一夫當關把守住過河的唯一通道,據水斷橋,與曹軍隔河相望。只見張飛嗔目橫矛,厲聲大喝:「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吼聲震天。曹軍聞之,盡皆股慄,誰也不敢上前。曹操也連忙撤去傘蓋。張飛繼而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他如此英雄氣概,便生撤退之心。

緊接著,張飛發出第三聲吼:「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一員部將,已經嚇得肝膽碎裂,落馬而亡。曹軍瞬間鬥志消弭,倉皇逃竄。一時間,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大軍慌亂中彼此踐踏,不免損兵折將。

於是,劉備等人平安順利撤退至漢津,與關羽船隊會合後抵達夏口。

據西晉時期陳壽所撰《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記載: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更多詳細而精彩的內容,請點看視頻。

推薦文章